1 研究方法
1.1 形态学特征测定
1.2 分子系统学分析
2 结果
2.1 形态学特征和描述
2.2 DNA序列分析
3 讨论
文章摘要: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乡,利用陷阱法捕捉到3号缺齿鼩。标本体形中等,头体长(64.8±3.0)mm,尾长(76.6±1.9)mm,大于头体长,尾尖有一簇白毛,后足长(16.8±0.1)mm。颅骨呈钝圆形,吻突较短,在上颌前部区域逐渐变细。颅全长(19.22±0.19)mm,脑颅宽(9.31±0.09)mm,第2上臼齿间最大宽(5.29±0.08)mm。上门齿1枚,呈镰刀状,上单尖齿3枚,自前向后大小依次递减。红褐色色素沉积主要分布于上下门齿和第一上单尖齿的齿尖。利用缺齿鼩属检索表进行检索,本次采集标本鉴定为霍氏缺齿鼩(Chodsigoa hoffmanni)。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比较,本次采集标本与缺齿鼩属霍氏缺齿鼩的系统进化关系最接近,遗传距离在0.026~0.028之间,与形态鉴定的结果吻合。基于Cyt 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本次采集标本与GenBank下载的霍氏缺齿鼩聚在一个小分支上,进一步证实本次采集3个标本是霍氏缺齿鼩。
文章关键词:
项目基金:《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gxmzsfxyxb.cn/qikandaodu/2021/1021/1607.html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