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作为当地的人才高地、开发基地和培训基地,承担着区域经济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地方高校要完成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在于领导班子的智慧和能力。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2009年3月批准,在原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升格设立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学院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9年创办的广西省立龙州师范学校,期间历经了广西省立龙州师范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专区龙州师范学校、南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南宁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国家教委调整为“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多年来,校领导班子克服重重困难,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艰苦创业,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在校生由1995年的不足600人扩增到现在的7 000多人,拥有副教授以上职称122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35人,一支基础扎实、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正在形成。专业结构也从1995年的6个专业扩增到10个系(部)50个专业方向。专业结构和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随着新兴崇左市的成立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的相继建立,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办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必须把握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艰苦奋斗,乘势而上,把耽误了十几年的时间夺回来。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深刻变化说明,必须坚持抓好学校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使改革创新真正成为学校发展建设的鲜明特色,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一、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决策能力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是2009年刚升格的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由于受地处偏远和十多年迁校未果导致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成了广西同类学校中发展最滞后的学校。“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摆到了学校领导班子面前。针对这种情况,校党委决定,以中心组学习为理论学习的主要平台。在学习目的上,努力做到“四个着眼于”即“着眼于学习基本理论问题、着眼于解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着眼于解决学校发展与管理工作中的难题、着眼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学习机制上,坚持校系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质量;在学习方式上,采取读(自读)、听(听辅导报告)、看(看录像资料)、谈(谈体会)、写(写总结)、讲(主讲专题发言)和研讨会等形式,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个人调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在学习效果上,坚持做到“两透一够”即“理论要悟透,实际要吃透,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够”;在学习内容上,重点学习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形成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学习同解放思想、务实创新、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结合起来,使党的创新理论和教育方针深入到校系两级班子每个成员的脑海中,落实到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具体工作上。升本以来,学校组织开展转变教育思想大讨论,围绕“建什么样的本科院校、怎样办好本科院校”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反复讨论,深入研究,逐渐在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及措施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实践证明,只有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才能使领导班子成员思想信念更加坚定,理论素养更加成熟,从而担负起应有的政治责任;只有真正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中,全面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牢固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不迷失方向[1]。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工作
制度建设是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治本之策。领导班子建设重点坚持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
领导班子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议事和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凡属学校建设重大项目的决策、教育资源的配置、大额资金的使用、教育收费以及机构调整、中层班子换届和干部选拔任用等重大事项都要集体讨论决定,不能搞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集体决定的事项,班子成员必须坚决执行。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支持和鼓励每个班子成员独立负责地做好工作。决策中集思广益,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民主集中制贯穿到党内生活和工作运作的各个环节。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gxmzsfxyxb.cn/qikandaodu/2021/0510/1168.html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