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少数民族教育体制,作为少数民族教育体制重要的部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众多学者也进行了考究和分析,概念也逐步清晰化: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完全中等教育之后进行的专业教育,这些专业教育包括常规专业教育﹑少数民族传统科技与文化专业教育﹑少数民族传统科技与文化专业与常规专业教育相交叉融合的专业教育,是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和培养少数民族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而西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民族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素质的整体水平,进而影响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因此,揭示西部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现存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创办具有区域﹑民族特色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部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一直给予最大的关心和支持,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招生数量﹑毕业分配,都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我国西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在国家的扶持和帮助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迄今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民族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各级各类人才队伍。
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本身所具备的历史﹑文化﹑语言﹑宗教等因素赋予了西部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为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可以为高等教育中自然科学研究提供基础的条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多数与周边国家接壤,大力发展民族高等教育,培养基层干部,为维护国际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国防安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历史﹑地理以及观念等问题,目前西部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与其他地区的高等教育相比,还是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
(一)入学机会均等的问题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教育发展不均衡,贫困地区的学生的家庭收入和家庭成员的教育情况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过大,入学比例偏低。少数民族占在校生的比例不高,能享受民族优惠政策的学生比例不高。
(二)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
1.优质师资偏少,教师队伍不稳定。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中青年教师占主体,蕴藏着较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地处边缘,本土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加上环境和条件的差异,外地教师引进难度大,队伍不稳定。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有较高学术造诣﹑在国内外具有教高知名度的专家不多,学科带头人数量不足,学科梯队结构不够合理;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比例偏小;专职教师数量也不够。
2.“产学研”效果不明显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产学研”能力相对于发达地区较低,成果不明显,没有充分利用西部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没有较好地把科研成果与自然资源结合起来,转化为有利于当地发展的产品,这不利于发挥高校科研成果的优势,也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此,正确对待我国的西部民族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困境,对于科学引导西部民族高等教育的深
化改革﹑按需培养民族人才﹑落实高等教育公平﹑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构建多元一体的和谐社会以及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西部边境民族地区新升格本科院校走民族特色办学新路子的反思——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探索
李岚清同志曾经说过:“民族教育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提高各民族的素质,推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民族地区新升格本科院校要培养高素质﹑适应民族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在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走民族特色办学的新路子。
(一)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走民族特色办学新路子的探索
1.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发挥专业优势,挖掘边境民族资源,积极建设民族特色学科。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位于中越边境线上的崇左市。崇左是以壮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2003年8月建市,是广西最年轻的地级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表明,全市居住有壮﹑汉﹑瑶﹑苗﹑侗﹑京等28个民族,其中壮族﹑汉族﹑瑶族三个民族为世居民族。全市总人口234.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89.8%,是广西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9.43%,是全国壮族人口最集中的地方。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gxmzsfxyxb.cn/qikandaodu/2021/0510/1166.html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