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0 07: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莫靖瑶(1995-),壮族,广西来宾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流管理2015级本科生,来宾市富华小学教师。 朱俊(1987-),湖北襄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思政教育。 1 研究背景

莫靖瑶(1995-),壮族,广西来宾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流管理2015级本科生,来宾市富华小学教师。

朱俊(1987-),湖北襄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思政教育。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物流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据悉,物流人才已经被列为中国12大人才短缺之一,物流人才的匮乏逐渐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我国物流人才出现紧缺情况主要表现在:市场上对物流人才需求大幅度增加,而我国目前物流人才主要培养途径仅有两种,即高校培养及社会企业培训,但是学校及社会对物流人才的输出远远跟不上需求的步伐,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本身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规格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来物流人才在数量上与物流行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偏差,高校及社会对物流企业人才的培养数量不足以填补物流行业人才的缺口。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了解到学生需修满160个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实践教学学分设置为46分,占总分比例为28.7%。由此可以看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较偏重于理论教学,为学生讲解有关物流学科相关性理论与方法,而实践课程相对缺乏。为此,本文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调查,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各个组成部分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针对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瓶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从而引导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规划。并且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以优化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此外,通过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证研究,以期为更多同类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建设提供启示和借鉴。

2 研究现状

专家学者对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根据企业对优化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开展相关研究,如任爱臣等(2017)[1]提出能有效地促进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相关方法。何倩等(2017)[2]认为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必须要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使政府、企业、学校、行业协会间互动融合、探索共同培养人才的新模式。第二类是以探析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为出发点进行相关研究,如彭华(2018)[3]认为产学研合作是实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李朝霞等(2016)[4]从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物流人才供给与需求平衡角度,提出了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第三类是基于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为背景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相关研究,如徐龙闪(2019)[5]分析了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解决措施。朱海鹏(2019)[6]总结了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法,就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双创融入和教学评价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郑红友(2018)[7]提出了推进现代学徒制,深化改革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搭建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第四类是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对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析,如郑艳霞(2018)[8]、高岩(2018)[9]等人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培育社会所需求的高端技能型物流人才。王文娟(2018)[10]等人从课程改革角度出发,认为应加大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校园创业技能的应用能力与创业效益。第五类是关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如段圣贤(2017)[11]分析了当前物流行业及高校毕业生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4个方面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黄继磊(2016)[12]等人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分析,希望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可以对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为社会增加更多优秀物流人才。

从文献梳理情况来看,很多学者对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等进行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从目前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尤其是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研究还较少。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在高校专业建设中尚不成熟,学科建设亟待加强,为此应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对物流人才培养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为物流人才培养提供建设性意见,为企业和社会输出更多优秀物流人才。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gxmzsfxyxb.cn/qikandaodu/2021/0510/1163.html

上一篇:刘海余很骄傲我在一家有传奇色彩的集团工作
下一篇: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队建设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