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职业教育在广西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性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集中地区,是集“老、少、边、山、穷、库”为一体的西南少数民族省份。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广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截止2020 年5 月,广西累计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0 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5%下降至0.6%,46 个贫困县、4719 个贫困村实现摘帽。目前,广西还有660 个贫困村未出列,8 个深度极度贫困县未摘帽,24 万贫困人口未脱贫。[1]2020 年是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决胜之年,要更好地巩固脱贫的重要成果,将教育扶贫与精准扶贫实现对接尤其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 年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2]职业教育是教育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扶贫中实效性最显著的手段。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是以职业教育为载体,对贫困人口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和教育,提升其素质与就业能力,帮助其摆脱贫困。[3]
相对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培养岗位胜任力和技术能力,这种“理论+技能”的方式,更好地发挥了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优势。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中要求“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学前教育、护理、家政、养老、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规模”,[4]为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实用型人才。
(1)招生方面。职业教育对于贫困地区的脱贫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贫困地区家庭的子女知识技能水平。只有为贫困家庭劳动力及其子女提供适宜的教育与培训的机会,提升脱贫能力,才能真正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5]切断“代际贫困”。广西的职业院校招生基本是面向初、高中毕业生,许多农村贫困家庭的学子,因为底子薄、能力不足,与城市的学生相比在升学上具有极大的劣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6]职业教育能让贫困家庭的人员掌握谋生的技能,真正从根本上实现“智力”扶贫。
(2)教育方面。职业教育在教育扶贫中有学历性教育和非学历性教育两种方式。学历性教育主要是面向初、高中毕业生招收进入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提高了受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技能,使学生既掌握真本领、又获得相应的文凭证书,从而打通“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的立交桥式通道,有利于个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为长远脱贫打好基础;非学历性教育则通过面向农村贫困人口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培训、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等,用实实在在的技术和技能提升农村人口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真正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人”,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
(3)就业方面。在广西城镇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加工制造业、医疗卫生行业、服务业、旅游业等行业缺乏大量的用工人才。职业教育具有教育成本低、就业快、“订单式”培养等特点,使贫困地区的学子能够与社会的需求紧密对接,毕业后迅速走上就业的“快车道”。根据广西2019 年10 月发布的《2019 届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44%,超过全区平均就业水平。[7]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在经济收入方面,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普遍高于高中毕业生,而一些诸如护理、养老、针灸推拿、汽车制造等紧俏专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收入也不逊色于本科毕业生。因此,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具有“就业率高、专业对口率高、收入高”的特点,有利于加快实现精准脱贫,为2020 年后防止返贫和消除相对贫困做出贡献。
2 职业教育实现精准扶贫的对策
针对广西职业教育的现状,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开展职业培训扶贫攻坚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职业教育攻坚扶贫富民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方案》,《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的目标、途径更加具体。具体实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gxmzsfxyxb.cn/qikandaodu/2021/0221/663.html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投稿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