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民族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现状

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2 12: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包含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包含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5 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乡村振兴是重要的战略指标。因此,建设乡风文明,构建淳朴友善的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是目前广西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1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策略,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治理促进农村乡风文化建设,通过依靠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持续性发展,并为农民构建美好的生活环境。乡村振兴战略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基础内容,完善农村的经济体制,以乡风文明作为关键内容,从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方向与目的。乡风文明不但要以遵循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础,还要尊重当地的特殊风俗习惯、特殊生态环境等。通过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生活意识、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正确的思想观念,构建一个公平、公正、和谐发展的生活模式[1]。乡村文明建设就是让群众在保护环境、提高生产效率等多方面的基础上充实自身的精神世界,有意识地构建乡村文化,进而达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精神状态良好的目的。

2 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下乡风文明建设现状

只有充分掌握目前广西民族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推动乡村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建设方式。目前,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宣传力度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机制不明确等多个问题,严重影响了乡风文明的建设进度。

2.1 乡风文化思想宣传力度不足

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对象是农民,但在广西,总共分布了12个民族,每个民族均有自身独特的文化思想和风俗习惯,且大部分民族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在这些山区,教育覆盖面积并不广泛,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也普遍较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粗放管理和生活方式,让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因此无法很好地理解乡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系统的规划和合理的宣传体系,导致乡风文明建设相关的理念未按照群众所能接受的方式宣传出去,许多农民还未全完意识到生态环境的破坏所带来的损失是难以改善的,缺少对环境污染的思考,也未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2]。

2.2 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农民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现代农村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与此同时环境问题逐渐突出。在很多偏远的民族地区,废弃物中的电子垃圾、农药化肥等数量逐渐增加,但受地域环境和经济条件影响,这些新产生的废弃物缺少相应的基础设施处理,从而导致废水、垃圾等长时间滞留,严重影响了当地的乡风文明建设。

2.3 法治文化不健全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乡风文化,目的是通过法治文化推动乡村治理理念。目前,广西民族区域中的乡村不正之风屡禁不止,加之农民道德、文化素质偏低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等现象均揭示了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困境。为有效改善以上情况,必须加强法律治理力度,通过法律法规对群众进行约束和警示,从而改善不良行为,构建和谐的乡风文化。

3 加强广西民族地区乡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对乡村乡风文明的宣传

农民是乡风文明的建设者与监督者,也是乡村乡风文明成果的受益者,因此可以通过加强乡村乡风文明思想传播,将培育群众乡风文明思想作为主要任务,提高农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可在农村地区宣传、普及乡风文明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与法律法规,全面提高群众的乡风文明理念和文化素养,从源头阻断破坏生态环境的不良行为。群众的意识对于乡风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有着制约和导向作用,其意识程度决定了实践活动的结果。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对生活环境也会有更高的要求,物质不再成为首要需要,良好的环境和乡风文化已成为评判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通过加强宣传,能逐渐提高农民的乡风文明建设意识,并可促使其积极配合各项工作、活动的开展。

3.2 完善基础设施

目前,广西正在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并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的政策,通过实施质量兴农、环境优化、文化兴盛、治理提升、惠民富民及体制创新“六大工程”全面推进乡风文化建设。其中,文化兴盛就是要着重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但目前乡风文明建设仍是广西文化建设的短板。长期以来,由于乡村建设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的倾向,乡风文明建设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出现经济发展而道德滑坡的现象[3]。部分地方村落共同体解体,德孝文化和诚信文化削弱,守望相助传统消失,邻里矛盾突出,干部与群众关系紧张,为乡村和谐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更具特殊性。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晚于城市,由于受农村地理环境复杂、涉及地区广泛、资金投入力度等问题影响,加之相关基础设施和设备并不齐全,为乡风文化建设形成了一定阻碍。尤其是在生活、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后,环境污染和乡风文化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为全面建设乡风文明,需从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做起,通过构建配套的基础设施,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积极处理废弃物品,为农民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促进乡风文化建设。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gxmzsfxyxb.cn/qikandaodu/2021/0202/616.html

上一篇:分析花山岩体铀矿成矿条件及其找矿前景
下一篇:广西城市化综合发展评价研究